钣金加工中外壳散热设计注意事项
发布时间:
2025-04-22
在钣金加工中,外壳散热设计需兼顾热力学原理与钣金工艺特性,需从散热孔布局、气流组织、结构防护、材料与工艺协同四大核心维度进行系统性设计,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:
在钣金加工中,外壳散热设计需兼顾热力学原理与钣金工艺特性,需从散热孔布局、气流组织、结构防护、材料与工艺协同四大核心维度进行系统性设计,以下是具体注意事项:
一、散热孔布局:平衡效率与防护
位置选择
1、热源就近原则:散热孔应优先布置在发热元件(如CPU、电源模块)正上方或侧方,缩短热传导路径。例如,服务器机箱将散热孔集中于CPU散热片对应区域,可降低局部温度10%-15%。
2、避免气流短路:进风口与出风口需保持足够距离(建议≥机箱高度的1/3),防止热空气未充分循环即被排出。若空间受限,可通过导流板或风道设计引导气流。
尺寸与数量优化
1、开孔率控制:开孔率(散热孔总面积/外壳面积)需根据发热量动态调整。一般电子设备建议开孔率15%-30%,高功率设备(如工业电源)可增至40%-50%。
2、孔径与间距:圆形孔直径建议≤3mm(防异物进入),孔间距≥1.5倍料厚(避免模具崩裂)。例如,1.2mm厚钣金采用φ2mm圆孔,孔间距≥1.8mm。
3、形状选择:长条形孔通风效率高,但需控制长宽比(建议≤5:1),防止结构强度下降;蜂窝状孔兼具高强度与防尘性,但成本较高。
防护设计
1、防尘过滤:在进风口加装防尘网(如尼龙网、金属滤网),孔径需根据防护等级选择(IP5X级需≤0.5mm)。
2、防水处理:户外设备需采用斜切孔或百叶窗结构,配合防水胶条,确保IP65级防护。
3、EMI屏蔽:高频设备需在散热孔内侧贴附导电泡棉或喷涂导电漆,降低电磁泄漏风险。
二、气流组织:提升散热均匀性
风扇选型与布局
1、风量与风压匹配:根据发热量计算所需风量(Q=3600×P/ΔT×c×ρ),选择轴流风扇(高风量)或离心风扇(高风压)。例如,100W设备在ΔT=10℃时,需风量≈34m³/h。
2、正压防尘设计:采用“抽风式”布局(风扇位于出风口),使机箱内形成正压,阻止灰尘从缝隙进入。
3、冗余设计:关键设备建议配置双风扇,并设置温控调速功能(如40℃启动高速模式)。
导流结构
1、导流板应用:在风扇后方加装导流板,可降低气流湍流度,提升散热效率5%-10%。
2、风道隔离:通过钣金隔板将机箱划分为独立风道,避免热空气回流。例如,GPU与CPU采用独立风道,可降低核心温度8℃。
关键词:
上一页
下一页
上一页:
下一页:
推荐新闻
2025-11-05
2025-10-29
2025-10-22
2025-10-21
2025-10-21